政策逐步完善
政策对将数据资产计入账目的要求正逐步提高。2024年,国家数据局携手多部门推出了《“数据要素×”三年发展规划》,该规划覆盖2024年到2026年。该规划目标在于扶持数据服务企业、优化数据交易市场,并为数据资产化提供了法律支持。得益于政策的推动,数据资产入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这些政策参考了国际上的做法,比如美国和欧盟等地已经试行把数据资产加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在我们学习这些做法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要与我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我们明确,企业在使用数据资源时,要根据数据的实际用途来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此外,企业还需接受合规性审核,以保证数据资产能够合法地计入资产负债表。
地方积极实践
各地在数据资产登记领域积极尝试新的途径。北京设立了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数据资产管理部门,专门致力于协助数据资产交易等环节。深圳的数据交易所正致力于促进跨境数据交易,旨在使数据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
贵阳借助“东数西算”工程,加强了计算力设施和数据资产化的融合,显著增强了数据资产的价值。这一做法为数据资产进入资产负债表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典型范例。
带来变革影响
将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这标志着会计处理方式的创新,也是企业价值重塑与要素市场激活的关键步骤。此举实施后,企业的总资产将增加,资产负债结构也将得到改善。这样的变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增强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它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数据管理和应用。以广电运通为例,通过使用“离岸易”这项数据服务,该公司尝试了跨境数据增值的新途径,从而在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增长机会。
强化合规管理
企业将数据资产纳入账目,此举增强了其合规度。所以,企业需更加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以减少法律风险。鉴于数据资产已成为企业关键资产,合规管理变得尤为关键。
这项政策影响了软件、金融、物流、零售等多个行业。许多行业领军企业开始将数据资源融入财务报告,这样做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面临多重瓶颈
尽管政策成效持续显现,然而在运用数据资产的过程中,我们遭遇了技术挑战、法律合规的难题和市场推广的障碍。在技术层面,如何精确评估数据资产的价值成为了一个难题。至于法律合规方面,尽管相关法规相对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具体问题亟待解决。
在市场推广领域,不同企业对数据资产入账的看法及操作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金融机构普遍对将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并用于融资的做法持谨慎态度,提供的信用额度不多。这种状况导致数据资产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入账。
未来发展展望
2025年,数据资产将不再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转向品质的进步。届时,国家可能会制定一些关于数据资产评估的标准。这些标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估值过程中的主观因素,确保评估过程既科学又精准。
交易所将专注于特定行业,着力打造个性化的数据服务,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打造独特优势。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数据资产证券化、信托等金融手段的应用将加快步伐,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企业也要从记录数据转向利用数据,积极研究数据资产在更多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