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萌芽
2002年,乔布斯在iPod问世后萌生了制作手机的念头。当时,许多美国人在外出时不得不携带手机和MP3,这十分不便。因此,他希望将手机和MP3的功能结合在一起。随后,苹果公司与摩托罗拉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手机。然而,这款手机无法自行下载音乐,仅能存储100首歌曲,最终以失败告终,两家公司的合作也随之结束。
技术愿景
苹果对其技术充满信心,相信它能研发出具有彻底革新意义的手机。乔布斯曾评价这款手机,称其领先程度之高,以至于与其他手机相比,距离之大仿佛可达光年。苹果不仅技术实力雄厚,创新意识强烈,而且为了制造一款具有颠覆性的产品,他们甚至计划购买大量无线通信资源,亲自成为运营商。
合作波折
乔布斯与Verizon的领导层进行了交流,希望达成合作,却遭到了拒绝。尽管如此,苹果并未气馁。在2005年感恩节前后,乔布斯指示工程师们全情投入,全力推进这个项目。这个iPhone项目的代号是“P2”。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之前还开发过一款代号为Purple 1的iPod手机,但最终选择了放弃。
技术移植
在着手打造iPhone之前,苹果的工程师团队曾投入超过一年时间,致力于一款未面世的平板电脑产品的触摸屏技术。因此,将这项技术成功应用于iPhone上变得相对容易。至于操作系统,他们起初并未直接选用Mac OS X的简化版,而是探讨了Linux作为备选方案。
原型困境
2006年秋,工程师向乔布斯展示了样机。然而,这台机器问题重重,通话时常中断,电池无法完全充电,数据与应用程序频繁崩溃,问题似乎无穷无尽。演示完毕后,乔布斯直视工程师,语气坚定地说:“直到现在,我们还未打造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产品。”
发布爆发
2007年MacWorld发布会之前,iPhone的研发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尽管媒体得知苹果公司将推出手机,却缺乏相关照片和详细性能说明。在发布会当天,仅有不到30人亲眼目睹了iPhone的真容。产品发布后,iPhone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在美国,40%的iPhone购买者是新加入AT&T的用户。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iPhone的使用使得AT&T的网络数据流量增加了三倍。
你认为iPhone生产中哪个步骤最为重要?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