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是日常供需的冲突,供应链的应对能力至关重要,相关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必须做到灵活变动。
供应链思维的必要性
面对各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正确的供应链观念至关重要。不论是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导致的供需剧烈变化,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规供需问题,供应链观念都能助力我们更高效地分配资源。疫情期间,这种观念的重要性尤为凸显,物资的合理调配直接关系到抗疫工作的进程和效果。
供应链的安全库存问题相当复杂。在决定储备多少安全库存以及如何分配这些库存时,必须考虑到众多因素。不同地区和行业,其安全库存的标准和存放位置都有所不同。
特殊时期的供应链变革
在特殊时期,供应链的总体目标有所调整。以前我们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快地将大量产品送达供应链的最末端——医院。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口罩等医疗物资的分配,必须优先确保医院这一关键环节的需求。
在特殊时期,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是正确的决定。政府亲自负责接管多家医疗供应链,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做可以集中资源,凝聚力量,从而保障物资供应的持续稳定。
医疗供应链的动态变化
随着对病毒了解和临床经验的逐步丰富,医疗救治和防控策略也在不断演变,进而影响了医疗物资的需求。起初,我们迫切需要大量普通口罩,而到了后期,医用防护口罩等物资的需求变得更加突出。同时,医疗物资的供应链也在需求变化中不断升级。从生产企业的调整到物流配送的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都在持续进行动态调整。
供需匹配的时效性
确保供需对接的及时性至关重要。若需求得不到即时满足,患者会持续传播病毒,进而产生更多需求。疫情期间大家居家隔离,目的在于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同时等待物资供应能够满足需求。
这突出了供应链的关键作用。若货物中断,将引发更多需求,给未来的供应带来更大挑战。例如,在口罩供应紧张时期,就引发了一系列连锁效应。
应急指挥中心的关键能力
国家应急管理指挥中心需掌握供应链相关成员企业的分布、产品种类及生产能力。只有获取这些基本信息,才能在紧急情况下高效分配资源。比如在疫情期间,迅速了解口罩生产企业的产能分布,以便及时部署生产任务。
在紧急状况下,必须迅速构建并有效管理必要的供应体系。以疫情期间为例,需在短时间内搭建起防疫用品的生产、运输和分配体系,并确保其顺畅运作。
供应链的风险管控
供应链末端可能面临市场信息失真的风险。企业收到的下游订单未必能准确体现市场的真实需求,这可能是下游企业误判的结果。以疫情初期为例,有些企业就曾因盲目扩张生产规模而造成失误。
企业需紧密关注最终市场的动态。要独立形成对市场的看法,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此外,还需对上游可能出现的风险保持警觉,比如上游企业供应的关键零部件可能出现的断裂。
特殊时期,你还能想到哪些办法来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不妨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